律师李长青简介,律师李长青简介资料

2024-09-08 05:53:27 首页 >  律师简介 >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律师李长青简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律师李长青简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如何看待五年内通过购买航班延误险900多次,获利300万的李某被警察判定为保险诈骗?

她的行为,明显是利用规则讹诈航空公司的钱。这件事本身很清楚,有些律师说她没有犯法,是纵容她故意巧取豪夺,不劳而获。人人都像她这样做事情,天下会太平吗?我要问一问,假如这些律师是开航空公司的,会说她这样的做法是合法的吗?

律师李长青简介,律师李长青简介资料

这个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,有人说她合理的利用了保险公司的规则漏洞,有人说她涉嫌保险合同诈骗,有人说她触犯了刑法,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:

一,保险公司方面,保险条款是保险公司自己制定的,如果被人利用了漏洞,那是保险公司自身的原因,这就好比一些网商在网购平台上搞促销的时候,搞错了价格,被羊毛党薅了很多钱,最后导致亏损,是相同的道理。而且李某的购票行为是真实的,等于掏了钱,拿了一份合同,李某根据自己对天气的判断来堵航班延误,如果赌错了,李某也有一定的损失,这就像打假的王海一样,买到了假货,有时候也得不到赔偿。

二,李某是不是诈骗?是否触发了刑法?李某并没有虚构保险标的,而是实实在在的掏钱买了机票,李某也没有虚构保险事故,而是根据天气原因赌航班不会准时。因此,我认为不构成保险欺诈。同时,虽然李某有时会用亲朋好友的身份购买机票,只能说是有悖于诚信原则,并不构成合同诈骗。

综上所述,这次事件既有保险公司自身的漏洞原因,也有李某熟悉保险规则,押宝多次成功的主观行为。考虑李某主观上并没有乘坐航班的意愿,因此可判为不当得利,同时,保险公司也有自己的规则漏洞,双方应各承担一部分责任,李某应当退回部分不当所得,例如利用亲友的身份购买保险的得利。至于法律方面,我觉得李某并没有触犯法律。

以上纯属个人意见,仅供参考,觉得好的话,点个赞,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。

人才,我始终认为能诈骗的都是有“本事”的人,尤其是诈骗公司和机构的,因为这是利用他人的“愚蠢和无知”而获得的成功,最关键是在于 ,李某能够预测天气。而且预测比气象局还要准,实在是太难得了。真是人才。真应了那句话,一个骗子都如此努力,何况你我。

李某是否处犯保险诈骗?就我个人而言,李某的行为之能说是道德问题,是利用了保险公司的漏洞非法获利,不属于诈骗,最多属于不当得利,只要如此数返回资金就行,难道保险公司的“愚蠢”条例需要李某来买单吗?但就目前来看,李某的情况不容乐观,根据刑法保险诈骗罪的判罚,数额特别巨大(100万打底)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李某获利300多万元,主要利用了航班延误险规则的一些漏洞。但就我个人而言,我本人延误险从来没有理赔到位过,李某是怎么做到的,我真想学学。一个不起眼的险种,居然可以让人发家致富,我还是不行啊。

有人说保险公司自己产品设计存在漏洞,为何要顾客买单,话是这么说,但不是你“犯规”理由,就好比大街上捡别人钱包。所以说李某只能说是“违规”而不是违法。这事如果反过来看,如果李某行为输了呢,保险合同对赌协议,投保人赢了,保险公司赔钱,投保人输了,保险公司就赚了保费。李某的行为也具有风险,他也不可能都赚,肯定也有赔的情况,因为他一旦赌输了,航班没有延误,退票也是有费用的 ,法律问题太专业,我们普通人也不懂,我们是从现实和普通人的感觉去看,李某没有触犯法律。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,李某是主动和刻意犯规。从中渔利。

判断如此准确,坚持五年之久,从中也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制度的疏漏。而李某最大违法的地方,就是利用亲朋好友的20多个身份证号和护照号来虚构行程为自己牟利。这属于盗取公民信息罪,这是应该唯一可以入监的地方。李某的行为就是钻空子,行为并不值得提倡。损害的无辜大众的利益,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所有人的交易成本。李某肯定要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,蹲个几是跑不了。

我是清水空流,历史的守望者。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。

我觉还是理性看待

针对这个李女士通过利用保险的漏洞,5年索赔保险金额300万的事情,如果只是她以自己的名义去买,我觉得确实不能定义被诈骗。

回顾案情

通过对现有案件的报道,我们可以提取出来关键信息有,李某拥有前航空公司工作经历和信息渠道,然后发现航班延误险的理赔有获利空间,然后他在5年时间内,通过用20多人的身份信息,对航班延误进行预判,最后经过博弈理论实践,最后累计获利300万的结果。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发现李某多年多次理赔,所以以诈骗罪报案。

玩不起的保险公司

其实我们会发现,很多网友都在说,银行和保险公司是最玩不起的公司。我们会发现一般的公司发现漏洞,基本上自己承担结果。而保险和银行,发现漏洞,报警让警方来处理,想通过惩戒钻漏洞的人来警告后来者。其实这样不但起不到警示,还反倒起到了引导诱发的效果。

李某的问题

如果李某只是用自己身份,多年反复申请延误理赔,我觉得确实就像网友说的,人家是凭实力挣钱,而且法无禁止,就不能定性为犯罪,最多算是投机倒把。那问题越是保险公司自己的问题,也不能怪别人钻漏洞。核心问题就在于,李某利用20多人的身份,这样就不能说是凭实力,确实有诈骗嫌疑。

最后总结:

李某按最后的结果等待法律的审判,但是给我们的思考就是,保险公司和银行,能不能自己弄好了子出来玩,不能有漏洞就让公权力出面为自己摆平,赚钱你们也不给大家分,你把你的客户是当作鱼肉还是垃圾?卖你时候说的都是好话,等你总去理赔,你就说人家诈骗,事不能这么干,好事全是你的了。

任何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系统都必然存在漏洞,关键在于谁是先发现漏洞的那个人。

我们来看李某的手法如下:

1,故意选取延误率较高的航班,并且时刻关注天气状况

2,利用自己和亲戚等人的20多个账号购买机票和延误险,每一个身份可以购买到30到40份延误险。

3,时刻 关注航班信息,找机会退票索赔。如果感觉航班可能不会延误,那么李某就会选择提前把机票退掉,一旦出现延误,那么就会向保险公司索赔。

一份延误险保费大概是40元左右,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在400到2000元不等,如果延误时间比较长的 话,可以得到7000到8000的赔付金额。

2015年至今,李某共获得赔付900多次,累计300多万。

我认为,李某不存在诈骗行为

首先,人家真真实实的购买了机票(我买了机票,我有权买延误险,至于我坐不坐这个航班,那是我的事情)。

其次,购买延误险也是付了钱的,按照实际情况,保险公司理应赔偿,这无可厚非,因为航班确确实实是延误了。

不管用谁的身份证购票,不管人家乘不乘车只要购票程序,索赔程序完全按照规则进行,就不存在违法。

打个比方,孩子在外地上学,家长每年假期都给孩子买车票,必然是孩子的证件,必然是异地乘车,或者帮朋友买票,如果说这违法,是不是太荒唐了?

所谓利用漏洞,那只能是保险公司在险种设计上太儿戏,出了问题说人家违法,其实就是耍无赖的流氓行为[抠鼻][抠鼻][抠鼻]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律师李长青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律师李长青简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推荐
最新更新